教学工作方案
《舆论风波与社会责任:媒体素养提升课程》
教学目标:
1. 理解舆论风波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。
2. 掌握媒体素养,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媒体报道。
3. 学会如何合法合规地进行现场举报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4. 培养学生面对舆论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和心理素质。
教材选择:
1. 《媒体与社会》:一本涵盖媒体理论、媒体伦理和媒体法律的教科书。
2. 《舆论学》:介绍舆论形成、传播和控制的理论书籍。
3. 《公民媒体素养》:提供实际案例分析,帮助学生理解媒体运作和舆论引导。
4. 《法律与道德》:涉及公民举报的法律框架和道德考量。
授课方式:
1. 理论讲授:通过讲座形式介绍舆论风波的基本概念、形成原因和影响。
2. 案例分析:分析历史上的重大舆论风波案例,如“被质疑主动卡”事件,探讨其背后的社会、政治和经济因素。
3. 角色扮演:模拟现场举报的场景,让学生实践如何合法合规地进行举报。
4. 小组讨论:鼓励学生就特定舆论事件进行深入讨论,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5. 互动问答:通过问答环节,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际操作能力。
评估标准:
1. 课堂参与度: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活跃程度。
2. 案例分析报告:学生需提交对特定舆论风波案例的分析报告,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。
3. 模拟举报表现:通过模拟举报的实际表现,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法律知识应用。
4. 期末考试:涵盖课程所有理论知识,评估学生对舆论风波和媒体素养的整体理解。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舆论风波的复杂性,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,并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